成语典故|开卷有益
【kāijuànyǒuyì】
宋太宗喜爱读书,他见到古代人留有的许多好书推荐,因为沒有梳理,后代读起來很不方便,又非常容易遗失,就集结了一批知名的文人墨客,专业梳理出色的古籍,要编成一本大中型辞书。她们用了八年時间,总算编成了《太平总类》一书。整部书现有一千卷,分天文学、自然地理、物产丰富、医药学、宗教信仰等五十五个类别,有非常高的好用和学术价值。
宋太宗十分高兴,他命丞相宋琪每日给他们送三卷《太平总类》,亲身阅读文章。宋琪说:“皇上能以读书为乐,借古鉴今,这当然是好事儿,但每天读三卷,是否太多了?”宋太宗愕然摇摇头说:“要是一打开书来跟读,便会有获得,它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儿。我只想要一读书,也不感觉疲惫,哪儿来的艰辛呢?”众重臣听后,均觉得敬服。
自此,宋太宗果真每日读三卷书,从不间断,他从很多历史事实中遭受许多启迪,并赐该书名叫《太平御览》。
成语及其解释
【表述】开料:开启书籍,指读书;益:益处。读书总会有益处。


现在的人大都不怎么看书了,人手一部智能机代替了所有,也不知道开卷究竟有益没益?正是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才没获益嘛!——哈桑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类似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或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诸多的古句来做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激发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人们所付出的精力辛苦、思考研究,包括投入的资源与时间来说恐怕没有比读书学习更大的了。正如人们把学习经典者称呼为念经人一样,大家把阅读学习书籍的人则也被冠以“读书人”的美称。生活中只要是一提到读书人,马上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那种温文尔雅、书生才起的样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画面浮想在脑海中呢?我想这就是因为书读得多了,智慧就增多了,智慧增多了,当然你的面容,气质也就随之而发生变化,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现代多媒体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绝对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过去老人们常说一句话:“开卷有益”,意思就是说只要是打开书籍你就会有所收获,当然,老祖宗在这里提到的开卷指的是开能够利人、益人的卷,而并非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卷。例如有些人经常揣摩权谋方面的书籍,时间长了那么他要不是在害人就是在害人的路上,有些人经常阅读色情方面的书籍,那么他就会很邪淫,每天精神萎靡、心中想入非非,损失福报。再比如一些其它什么八卦刊物,邪知邪见的书籍,这种书你读了后不受其害都算好了,还哪里谈得上开卷有益呢?
现在的人能够泡杯清茶手捧一本好书细细品读的场景几乎已经不常见了,大家都人手一部智能机、一部平板,采用上网聊天学习,去查找自己想搜索的一切资料,这样确实也快捷方便,但由于现在网络信息量过于复杂,人们还都来不及建设心理防线,如此这样也难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物极必反,所有事物越是达到最巅峰的时候,你所认为最方便的时候,其实伤害和弊端也在同时慢慢滋生,只不过人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我从来不用电子产品阅读书籍,我读书只读纸质书籍,这样令人感觉很踏实,身心感觉很舒服,所以时间长了我的藏书自然也就很多,往大里不敢说,但装饰一个大点的书房应该是不成什么问题。
上面略述了一些网络所带给人的弊端,但这只是片面的一些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开卷利总是大于弊,这是肯定的,如果你开卷文学,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道德涵养;开卷哲学,你可以找到人生真谛和自己想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卷宗教典籍,你可以学习宗教典籍,从而获得虔诚信仰;开卷美学;你可以得到心灵的陶冶,精神的抚慰......等等。
总之开卷有益,不开卷等待你的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无知”。清高伟大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总说:“????? ???? ???? ?? ????? ??????? ??? ???? ???? ????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真主确实万能的,确是至赦的。(35:28)
今日箴言:买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懂为难;懂得不难,能记为难;能记不难,能用为难。——哈桑马祥写于二零二一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