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意思,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词语解释     |      2021-05-19 22:03
今天这期是我们《成语典故系列》,第50个成语: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的意思
故事说的是:北宋有个名臣,叫富弼,先后在三任皇帝的手下,担任宰相,不但忠于职守,而且对下属、对老百姓,都非常的平易近人。他退休之后,有一次外出,被老百姓认出来了,人们全都聚拢在他周围,向他问好,跟他交谈。以至于,刚才还挺热闹的市场、商店,顷刻之间都没人了,人都到富大人那里去了。史学家司马光听说此事之后,就在文章中称赞他: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因此,我们就用德高望重,来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那么,按照惯例,仍然是从我自己写的,长篇小说《流年》里面,来找个例句,在第39回,讲到女1号文静的爸爸,下岗失业了,小说中这么写到:虽然他在那家乡镇企业,可以算是德高望重的元老了,而且还花钱送了礼,可惜事与愿违,厂子突然破产了,文爸爸也就下岗失业了。
好,关于成语德高望重,就聊到这里

第三章  德高望重的祖父(节选)
我的祖父原来在上海和天津轮流居住,现在决定搬到天津定居,因为他的三个儿子及他们的家眷都生活在天津。随祖父一起北迁天津的还有他的两个女儿,我的姑姑们。我们住了两年的房子,现在按照祖父的品位喜好被重新布置。全新的家具、全新的装饰,令房内大大变样。当我站在祖父的家里,目光扫过每个房间,努力回忆这里曾经住过我家里的哪个人,那时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可是,我却无从找见我们曾住过的痕迹。
祖父一来,便送所有家庭成员礼物。城里各大绸缎庄纷纷送来各色绸缎,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给自己挑选喜欢的布料来做身衣服。面对这多姿多彩、花样繁多的绸缎,我难以抉择,到底挑哪一种给自己。祖父让大家只管按照各自的眼光来挑布料,小孩子也不例外。
祖父常常来我家,来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早上来,有时候是下午,还有一次他来的时候都是晚上了。他来的时候,阵势比奶奶来我家还要隆重。他刚一出家门,仆人就打电话禀告我的双亲。他家离我家很近,所以他只带一两个随从走路过来。双亲接到电话后,就带领我们大家在花园里恭候祖父。祖父总爱穿一件厚实的虎皮黄马褂,这件虎皮黄马褂还有其他很多东西都是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祖父一进屋,便用力拿拐棍戳着地面,昭示着最尊贵、至高无上的一家之主的到来。那重重的敲击声一下子打破了家里沉闷单调的气氛。当他离去时,随着敲击声的远去,家里又恢复了以往的沉闷。祖父耳背得厉害,我们必须要凑在他耳边大声喊,他才能听见。祖父来我家,就是为了来看望自己的儿孙。祖父抱起五弟,他最小的这个孙子。两个生命,一老一小,年龄相隔近一个世纪:一个刚刚开始他的人生,另一个却日渐衰老。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祖父在安徽建德出生长大,所以,尽管我们家里这些人的出生地完全不同:奶奶在江苏,父亲在四川,母亲在北京,和哥在江苏,杏姐在河北,我的两个弟弟在湖北,而我在福建,但我们大家都得对外说,我们是安徽人。祖父从不留在我家吃饭,但他每次都会分带我们中的两个去他那里吃饭。祖父家里吃得特别好,每天都有牛羊肉。他家里还有一位会做西餐的厨师。吃西餐实在是太奢华了,用人按西式礼仪给桌子铺上漂亮的桌布,在上面整齐地摆放好一套套闪亮的刀叉餐具。
祖父一生操劳,由一个村里的私塾先生,成了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我们的家族是书香世家。唐代时,我们家族里就出了一位大诗人,被同僚称作“诗禅”,《全唐书》里收录了他的很多诗作。嗜书之风代代传承,我的祖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书生。他年轻时经历了众多动乱和战争,初婚的他同自己的父母和妻子过着饥不饱食、惶惶不安的日子。有一天,准确地讲,是一天夜里,他离家出走,去给家人找一线生机。他在一个村子里当教书先生多年,还帮那些不识字的村民代写书信。有一次,有人请他写一封拜帖给李鸿章。李鸿章看到这封拜帖后,非常赏识上面漂亮的字体、流畅的文采,便召祖父去见他。自此,年仅二十五岁的祖父便留在李鸿章身边,成为他的重要幕僚。四十年后,李鸿章弥留之际,久久不能瞑目,直到祖父赶到他病榻前,向他发誓一定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后,他才闭上了眼睛。祖父熟读诗书,为人刚正不阿,行事雷厉风行,因此仕途顺畅,官至两江总督。慈禧太后也多次召见他,盛赞他的勤勉,并赏赐无数。他不仅能文,还是水利专家,精通运河水渠的兴建治理,并任教于天津水师学堂。民国初的几届总理都曾是他的学生。闲余时间,祖父喜读国学经典,他还自己编纂了二十几本文学集,其中包括他的日记。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大逆不道是什么意思
  •  
  • 下一篇:李广射虎,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