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梗(什么是快乐星球下一句)
“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是快乐星球?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快乐星球的话, 我现在就带你研究!”如果你是抖音重度用户,那这行字对你来说一定是有声音的。这首发表在7年前的单曲,伴随着人们的疑问唤起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也唤起了新一轮的创作热情。
从“一起学猫叫”到昊然弟弟的“唱日出、唱日落....”到“什么是快乐星球”,这些片段式的抖音热门bgm,层出不穷、流行周期极短的meme,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很少有人关心它是怎么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又是怎么退场的,也自然没人在意它的音乐性如何,正如它的热搜介绍那样,它是不是rap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围观、洗脑和被洗脑。


快感的诞生:为什么是快乐星球?
是的,《什么是快乐星球》是一首rap。它来自于2014年拍摄的《快乐星球5》,当时的导演张惠民找音乐老师和当时只有12岁的马嘉祺一起创作了50首原创歌曲,《什么是快乐星球》是其中之一。正如热搜里的介绍那样,它的节奏和flow会让你质疑这是不是一首rap,和《我的滑板鞋》《野狼disco》《淡黄的长裙》等无数抖音神曲一样。
学者胡李阳认为它们都是后现代语境下生产的流行音乐,将这种极具洗脑力、传播力、通俗化的音乐称之为“神曲”,所谓后现代,简言之体现在它的解构、多元和无意义,对于神曲而言,也体现在它的“广场式”传播,它们的商业性大于文化性、音乐名气大于音乐性、娱乐价值大于审美价值,即能让每个人都顺利的参与进来,在“快乐星球”上占领一席之地,这样的特征无疑和抖音这样UGC创作平台的传播逻辑不谋而合。
《我的滑板鞋》引发大量模仿和翻唱
约翰菲斯克在研究大众文化时提出文化商品没有明确的使用价值,人们在生产文本的过程中寻求的是一种“快感”,很明显那些难解码的抒情、摇滚音乐符号,在以秒计算的短视频中并不吃香,简单直白的神曲更容易让人加入到创作的生产队伍中,抖音神曲的非音乐性和低艺术性的特点赋予它极强的传播力,在这里,用户能够用更低廉和便捷的方式搭上这趟流行符号的列车,在强烈的视听刺激中完成自己的表演,从而获得自我呈现、社交以及更深层的反叛主流的意义和快感。
从这个层面上说,走红的可以是《快乐星球》,也可以是《一起学猫叫》或者《野狼disco》,可以是一切简单通俗的后现代的草根音乐,但也只能是这样的神曲。
用过即弃:百花齐放还是千篇一律?
抖音的bgm的特点不难发现,节奏快、歌词直白、旋律简单。但通俗和低俗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大部分人会在抖音上用这样的bgm,并不会让它真的出现在自己的歌单里。换言之,抖音上的音乐更像传达影像和感情的一个指代符号,用过即弃。
快乐星球第五部
如果说“快乐星球”的火爆是因为它承载、唤醒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那么如何唤醒也是值得注意的,为什么某些综艺节目中的“怀旧环节”让人觉得反感而老套,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出自2015年底拍完却在去年才播出的《快乐星球5》,而它能在抖音上走红,是因为抖音平台提供了巴赫金说的“狂欢”的广场,而神曲提供了狂欢的“符号场”,构成了唤醒共同记忆的场景。
而这些具有草根性、通俗化甚至是戏谑化的音乐符号,成为所有参与者的最佳选择,它容易戏仿,容易让沉醉于相互交流和感官刺激之中,获得自我释放、反叛权威、宣扬自由的快感。《什么是快乐星球》走红之后,央视也追上热度,制作《什么是中国高速》,通过挪用亚文化的文化符号,来完成官方话语和草根话语的弥合,通过让渡部分的亚文化来收获更大程度的文化认同。
央视新闻的二次创作
娱乐性和功能性是抖音bgm的关键特征,这里的功能性和普通流行音乐带给人的愉悦功能是大相径庭的,对于用户来说,bgm的功能性体现在于它提供了进入狂欢广场的低廉“入场券”。由此又变成一个通行的社交符号。在抖音中,传播意味着流量,正如微博上通过带话题来“蹭热度”吸引流量,抖音平台的流量存在于视听符号之中,bgm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影响视频传播力的一部分,因此像《快乐星球》这样的热门背景乐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达到洗脑的效果。
而娱乐性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戏仿中,正如昊然弟弟的那句好像在调上又好像不在调上的“唱日出、唱日落,唱星星闪烁”,是刘昊然在一次戏剧节中的开场表演,引出后面音乐剧系的合唱,但显然后面的合唱并没有什么水花(私心安利一下原曲,选自音乐剧《Rent》的《Seasonsof love》~)在bgm领域,趣味性要远远大于音乐性,以更好地进行传播和繁殖。
这也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一边吐槽这些奇奇怪怪的歌为什么能红,一边又不免陷入洗脑和被洗脑的循环中,尽管这些bgm看似充满多样性,但其本质都是一种功能性符号,出现、复制、繁殖,最后消失在这里。
神曲不为神而做:音乐的品格在降低?
被人关注和讨论最多的,是抖音音乐是否降低了音乐的质量和标准。大量后现代、非程式化、草根化的音乐看似百花齐放,但实则也是工业线上的“伪个性化”产品,《一起学猫叫》之后,所有人都在“学猫叫”,《野狼disco》之后,所有人都在“画条龙”,狂欢之后,这些用过即弃的“符号”被抛弃,人们又迎来下一批,这些作品也很难被称为“时代的眼泪”,永远有新的meme在等待使用。
音乐的鄙视链和短视频平台的鄙视链并无本质区别,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是一种品味上的区隔,布尔迪厄认为,不同群体/阶级表现出的审美趣味往往是通过相互对立和排斥来进行界定的,而符号资本是一种权力,或许你没听说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但中老年人可能会因为在春晚中等待王琪唱这一首歌而等到半夜,它的确在中老年圈子中是一首“爆款”,算法更是加固了圈层内部的壁垒,我们不理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就像小时候家长不理解“咬字不清”的周杰伦一样。
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尽管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充满后现代的音乐会降低音乐的品格,劣币驱逐良币,阻挡优质音乐的传播,但也很难说摇滚、抒情等流行音乐、戏曲、古典音乐的受众会因此流失,也很难断言一个在抖音用神曲拍视频的人,不是高雅音乐爱好者。人们的需求是多元的,神曲也不为神而做。
从宣传的层面来看,目前音乐传播也很难避开短视频平台。在一篇《人物》的报道中,音乐发行人杨俊龙称除非是蔡徐坤、陈奕迅这种歌手,新人想红就避不开抖音和快手,原本依靠传统音乐宣发平台的公司可歌手都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平台。
根据网易云音乐的《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显示39%的创作者认为他们影像作品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曝光机会。去年7月16日,抖音开启“抖音音乐人亿元补贴计划”向全体音乐人开放,帮助音乐人直接触达音乐团队,获得定向扶持和护航。
但现实也是残忍的,抖音有其自己的调性,快乐星球、淡黄的长裙这样的音乐可以说是抖音选择了它们,而非它们选择了抖音,像《野狼disco》从抖音一路走向春晚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毕竟作为视频平台,音乐终究只是其中一个元素,不用给它扣上降低音乐品格的帽子,但在功能性为主的使用中,洗脑式的传播力也不能等同音乐本身的影响力。
一个能吸引流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热门且荒诞的背景乐,这些文化符号在抖音这个狂欢场中出场、洗脑、离场,如果说“神曲”来自快乐星球,那么我们也只是需要在它经过时吸收快乐能量,按照它的流行周期,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参考文献:
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胡李阳《后现代语境下我国神曲现象研究——以<我的滑板鞋>为例》
陈依《抖音文化传播的新范式》
人物《谁操纵了一首神曲的爆红》
亲爱的小风伶
最近你的耳边或者脑海里
是不是经常冒出一句话
“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是快乐星球”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快乐星球的话,
我现在就带你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什么是小朋友们的快乐星球
ANSWER 1
没有作业
要问什么是快乐星球
小朋友们的第一个答案估计都是
“没有作业”
你是不是也是第一个想到的这个呢?
小伶和夏天小的时候和大家一样
不仅有学校老师布置的
家庭作业
还有课外培训班、补习班上留下来的
各种作业
也是想着要是没有作业该多好啊~
当听说考上大学就会很轻松
再也没有作业了
别提多激动啦~
大学是不是那个“快乐星球”呢?
会不会就没有作业了呢?
小朋友们加油吧~
考上大学就知道答案啦~
ANSWER 1
无限制玩游戏和玩具
什么是快乐星球?
很多喜欢玩游戏和玩玩具的小朋友
想到的可能是
那个地方能无限制玩游戏和玩玩具
一天24小时最好玩的游戏
最好玩的玩具通通安排上
这样无忧无虑的一天
肯定会让自己很开心
这个是不是真正的“快乐星球”呢?
想知道小伶的答案吗?
留言区去看看吧~
ANSWER 3
很多吃的
什么是快乐星球
对于吃货来说
当然是有无限的吃的
蛋糕、冰淇淋、辣条、甜甜圈
烧烤、干锅、火锅等等
每一天都能吃到不一样的美食
小伶夏天也喜欢吃
好想吃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啊~
你想要的快乐星球
是不是必须要有很多美食呢?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星球呢?
留言区告诉我们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