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怎么区分(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小时候有件事情总困扰着我,每次提到某天是几月几号,外婆和我的说法都不一样,就拿我的生日来说,明明是一月三十日,外婆却说是腊月二十一,于是我每年都要过两次生日。


既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那我也不能出生两回啊,同一个人怎么会有两个生日呢?长大些我才明白,原来外婆和我用的并非同一种历法,我用的是阳历,外婆用的是阴历。那么阳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呢?从名称上看,阳历的“阳”字右边是个“日”,也就是太阳,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有关,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而阴历的“阴”字右边是“月亮”的“月”,阴历是按月亮的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有人认为阳历比阴历先进,因为阳历又叫“新历”,它是民国元年才颁布使用的历法,而阴历呢则叫“旧历”,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可新的一定比旧的强吗?倒也未必,阳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国际通行性,阳历又叫“公历”,顾名思义,这是种公用的历法,为国际社会最多国家所采用,你和外国朋友约会,如果说“腊月初八上我家吃饭”,人家就会一头雾水,必须用阳历才行。可阴历的好处也很多,比如渔民需要对潮水涨落了若指掌,那就该用阴历,因为潮汐受月球运动的影响,而阴历可以反映月亮变化的规律。
使用阳历的人虽然也说今天是几月几日,可阳历的“月”跟月亮毫无关系,即便知道今天是公历某年的八月十五日,也无法判断月亮的阴晴圆缺,阴历则不然,阴历八月十五,只要是晴天,天上一定挂着银盘似的满月,因此有赏月闲情的人必须熟悉阴历才可以。对我来说,阴历最大的用处是提醒传统节日的到来和吃吃喝喝的机会,比如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啃月饼,腊八喝粥。
那关于阴阳历,还有一种误会,就是认为阳历是舶来品,而阴历是中国原创,中国的天空中既有太阳也有月亮,外国的天空中也是如此,所以无论阴历还是阳历,都不是某一国家所专有的。而且中国的阴历并不是“正宗”的阴历,为什么这么说?一个阴历月平均29.5天,如果以12个月为一年的话,一年只有355天,比阳历的“一年”少了11天。
别小看了这11天的区别,积少成多,积累上十六七年,就会相差6个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国的旧历便在每三年左右插入一个闰月,这样就能和阳历的一年大致保持一致了。所以说中国人几千年来使用的旧历其实是阴阳合历,我们管阴历又叫做农历,这种说法非常普遍,却不准确,数千年来民间虽然都用阴历,但农民伯伯使用的其实是阳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必须固定,就拿“立春”这个节气来说,时间总在阳历的2月4日左右,如果使用阴历,那么最早在上一年的阴历十二月十五,最晚则在阴历正月十五,整整差了一个月,农民伯伯很难把握,可见,就农事而言,非阳历不可,管旧历叫农历,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