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是春秋时卫国国君的小儿子。
州吁从小深受父亲的溺爱,性格非常狂暴。整个卫国,除了国君父亲以外,他谁都不放在眼里。尤其对大哥,州吁心里一直不服。
就在老国君去世,州吁的大哥做了新国君不久,州吁就杀死了亲哥哥,夺取了国君的宝座。
当了国君,州吁并没痛快几天。他很快就发现卫国几乎人人都在背后咒骂他,几个兄弟也不服他,除了自己的手下,几乎没人理他。
这样的国君当着也没啥意思。
州吁琢磨,怎样让大家都拥戴自己呢?他想起了大臣石碏。
石碏曾是老国君手下的大臣,威望很高。州吁篡权夺位以后石碏就告老回家,不再做官。


说心里话,州吁很烦石碏。当年石碏跑到老国君那里说了很多国君应该正确教育子女的话,希望老国君能够严厉管教州吁。还说一味溺爱对州吁不是好事。不过,州吁知道,现在卫国人人恨他,只有请出石碏来辅佐,借石碏的威望才能改善局面。
州吁有个手下叫石厚。石厚是石碏的儿子。
州吁拿出两块美玉,让石厚带着美玉去找石碏,请石碏出面辅佐他。
州吁哪里知道石碏对他杀死亲哥哥,抢夺王位非常愤怒,根本不想出来辅佐他。不管石厚怎么劝说,石碏就是不答应。最后,石碏干脆说自己太老了,得了很重的病,实在没办法去辅佐州吁。
石厚没办法,只得带着美玉回去。
州吁见石碏不肯出来,就让石厚回家问石碏:现在自己虽然当上了国君,可是谁都不服自己,这便如何是好?
图片
石碏见州吁这样问,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为国除害的机会来了!
石碏就对儿子说:“你去告诉国君,如果要大家都服他,就必须有周天子的册封,让州吁去周天子那里求个册封吧!”
石碏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那时候的国,都是诸侯国,每个国的国君都必须由周天子封的。就算老国君死了,世太子都必须有周天子的册封才算合法的新国君。
州吁听了石碏的建议,认为很有道理。他马上就安排人马,准备到周天子居住的地方请周天子册封自己。
当时有个陈国,也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石碏让石厚告诉州吁,陈国的国君和周天子是好朋友,让州吁先去陈国,请陈国的国君在周天子面前先说些好话。
州吁觉得石碏的建议真是好极了,立刻就准备厚礼安排人马先去陈国。
他不知道,陈国的国君和大臣都是石碏的朋友。州吁人还没到,石碏的信已经到了陈君手里。石碏在信里请求陈国抓住州吁和他的手下,为卫国除害。
几天后,州吁到了陈国。
陈国的国君和大臣假装欢迎州吁,趁他们不防备的时候,指挥武士将州吁和他的手下一起抓了起来。
陈国大臣拿出了石碏的信当众宣读,州吁这才明白是上了石碏的当。
陈君本来想把州吁和他的手下一起处死,可又一想,这些人里面还有石碏的亲儿子呢!就这样杀了似乎不太好。便将州吁和他的手下一起关进大牢,另外派了一名使者去给石碏送信。
石碏听到了州吁他们被抓起来的消息,立刻召集卫国的大臣们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所有的人都请石碏做主。
石碏说道:“州吁杀死做国君的哥哥,不管怎么说都是死罪!应该将他们一伙立即处死!”这时就有人说:“州吁是该死的,可是您的儿子只是个手下,可以不必杀死吧!”
石碏听了这话,顿时大怒。他喝道:“岂有此理!州吁犯下那么多的罪行,每样都有我儿子在里面!你现在这样说,难道是怀疑我有私心?!不必多说了!我亲自去陈国,杀死那个逆子!”
石碏说完,气呼呼的就要起身。看着他那么大的年纪,几个手下连忙拦住他。一个手下说:“您年纪大了,不能走那么远,这事儿就让我去办吧!”
石碏答应了。
陈君知道石碏的态度以后,就杀掉了州吁一伙,这里面,也包括了石碏的儿子石厚。
石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讲私情,使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做法,就叫大义灭亲。
故事讲完了,谢谢您的收听。我是虎虎老师,下个故事再见!
虎虎老师
2021.2成都(二版)
----------------------------------------
大义灭亲背后的故事,你想听吗?
上回书说道,郑国的共叔段受他娘武姜的蛊惑,阴谋夺他一母同胞的亲哥郑庄公的国,最后身败名裂而自杀,这人在史书上,不那么讨喜。
但是,什么样的人,也会有个仨朋俩友,何况他还贵为公子。所以共叔段那时候就有个身份相仿的哥们儿,叫州吁,那是个卫国的公子,后来还当了卫国的国君。
说起这卫国,历史比郑国还早,而且也是姬姓的王族出身,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比郑国建国可早多了。
赶到共叔段和州吁这儿,都姓姬,可是论辈分,别说咱搞不清楚,估计当时他俩都闹不明白,所以就不说他俩的辈分大小了。只说,他俩怎么就成了朋友?
因为,他俩的“苦闷”差不多。这话就得从州吁他爹说起了。
州吁他爹是卫庄公,其夫人名叫庄姜,是齐国人,您看,又一个“姜”吧,庄公的夫人嘛,所以叫庄姜。庄姜貌美贤淑却不能生育,于是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女子厉妫为夫人,生下儿子公子孝伯,但公子孝伯很早就去世了。
跟随厉妫陪嫁来的戴妫又受到卫庄公的宠幸,生下来两个儿子,分别叫完、叫晋。卫庄公又跟一个宫女生下个儿子,就是州吁。
古时候,妻的孩子叫嫡出,妾的孩子叫庶出,那宫女的孩子呢?古人没说,咱姑且就叫“野出”吧。
可见,卫庄公的这仨儿子,没有嫡出,完和晋是庶出,州吁是野出,但州吁还颇得卫庄公的喜爱。
州吁年长后,就好个打打杀杀,卫庄公遂让他带兵。上卿石碏看不起州吁的出身,就劝谏卫庄公,说孩子不好都是爹妈惯的,你这么惯着州吁,要么就早定他为世子,否则就别惯着他。卫庄公心说你管得着吗?
石碏看不上州吁,但石碏的儿子石厚却与州吁交好,石碏禁止石厚,石厚也不听。这里就出现逻辑漏洞了,石碏号称孩子不好都是父母惯的,可是你儿子石厚是怎么回事?你石碏惯是没惯?如果没惯,石厚就应该是个好儿子,断不该不听你石碏的话去跟州吁交好;如果这“不听话”的儿子是你石碏惯出来的,你又跑到卫庄公那儿讲大道理,岂不是忽悠?对吧。
后来卫庄公死了,公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石碏知其不能有为,告老在家,不与朝政”。这石碏貌似很有眼光的样子,也看不上卫桓公,所以倚老卖老。
这个州吁也不服他哥,就跟那个郑国的共叔段一样了,所以他俩有共同语言,也就成了朋友,这就通了吧。
卫桓公在位十六年,确实没啥大建树,但也没啥大过失,基本上属于石碏认定的“不能有为”。
到卫桓公十六年,终于还是被弟弟州吁伙同石厚带着一帮子“鸟人”给杀害了,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君。
州吁上位,为了转移国内众人的不服气加上要立威,就以为朋友共叔段讨说法的名义先跟郑国干了一仗,而且还胜了。后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对外战争的不在少数,还常常被称赞为有谋略,可见这州吁作为国君的能力应该是没啥大毛病。
但是州吁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心里头总是不踏实,于是就让石厚去找他爹石碏问主意。石碏说州吁要是能得到周天子的召见、承认,就一切OK了。可是想见周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石碏又出主意说你们先提上脑白金去见陈桓公,送礼就送脑白金嘛,陈桓公跟周天子关系好,让他在周天子那儿搭根线。
州吁和石厚一听,觉得有理,赶紧带上脑白金礼盒去了陈国,但是他们忘了一件事,被他们杀了的卫桓公,姥姥家就是陈国。
石碏忽悠了石厚和州吁,又赶紧给陈国写了密信,让陈国帮忙办了州吁。陈国对于卫桓公被害正在来气,当然乐意出手。
陈国抓了州吁和石厚,问石碏是我们直接杀了还是你派人来杀,石碏说我们卫国的人,得我们自己杀,这涉及国权。然后,石碏就得了个“大义灭亲”的名头儿。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杀了州吁之后,石碏等一帮子人就从邢国接回了躲在丈母娘家的公子晋,是为卫宣公,石碏也再次出山。
石碏看不上卫桓公,认为他“不能有为”,更恨州吁,干脆设计杀了,那么迎回的卫宣公必定是能入石碏法眼的人了呗,而且石碏还再次出山了。
那咱们就看看卫宣公到底“有何能为”?
卫宣公最大的能耐是好色,而且上下通吃。还在当公子的时候,这厮娶了邢国女子为妻,但是却勾搭他爹卫庄公的小妾夷姜,并生下儿子公子伋。
待到州吁被杀,这厮上位,还一度立公子伋为世子。公子伋男大当婚,迎来了齐国女子宣姜。卫宣公看到宣姜长得非常漂亮,竟自己把宣姜娶了(所以这女子才叫了宣姜),给世子伋另找其他女子代替。当初偷爹的妾,现在占儿的妻,卫宣公可谓震铄古今,所以气得他偷来的小妈夷姜上吊自杀。
卫宣公夺娶宣姜之后,不但不觉得愧对儿子,还开始厌恶世子伋,进而想杀了世子伋。于是卫宣公派世子伋出使齐国,交给世子伋白色的旄节,同时派人在卫国边境莘地等着,且命令看见手拿白色旄节的人就杀掉。可怜世子伋,被亲爹夺了媳妇不算,还被亲爹要了性命。
史书评价州吁:好兵,卫人皆不爱。可这个卫宣公,也没让卫国百姓安生,在位时期,屡次与郑国、郕国等国发生战争,又被史书评价为“宣纵淫嬖”,可见这厮还不如州吁。
纵观卫桓公、州吁、卫宣公这哥仨,卫桓公最本分,但石碏因其“不能有为”而告老归家;州吁被石碏一贯看不上,索性杀之;而被石碏迎回的卫宣公,却是这哥仨里最操蛋的玩意儿,可见石碏真说不上有什么眼光。
所以,石碏这个人,于家,教子无方;于国,选人不明;除了心狠肯杀儿子,我看这老叟没什么新鲜的。
但是,石碏却罩了几千年的“大义灭亲”之光环,由此可见,好多事,经不起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