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易箦的典故和意思

 词语解释     |      2021-05-15 22:07
古文观止  曾子易箦
曾子名叫曾参,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得意弟子。他也是鲁国人,被后人尊为七十二贤,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儒家历来重视等级,讲究尊卑有序,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曾子,更是将这一信条深深地刻进了骨髓里。

曾子易箦
曾子易箦里的箦。就是睡觉垫的竹席。
咱这故事,讲的是一个克己复礼的故事。
那时,曾子已经七十岁了,他生了病,而且病情越来越沉重。人们听说曾子病重,纷纷前来探望。鲁国大夫季孙也专程前来探望曾子,并送给曾子一张华丽光洁的上等竹席。
曾子的家人见席子很好,就将这席子给曾子垫上,希望他躺在这张华丽的席子上面能舒服一点。曾子这时候已经病得迷迷糊糊,家里人给他换席子,他也不知道。
到了晚上,探望曾子的人都回家了,陪伴他的只有弟子乐正子春,儿子曾元、曾申,还有一个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拿着蜡烛的年纪很小的家童。
就在屋内寂静的时候,角落的家童忽然大声说道:“这席子华美又光洁,那是当大夫的人才能用的啊!”家童的话让屋内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子春忙喝止家童道:“不要多嘴!”正在迷糊的曾子忽然听见家童大声的说话,心里大为惊恐,他喊道:“啊?!”家童见主人有了反应,忙扯起嗓门又大声说了一次:“这席子华美又光洁,是不是做大夫的人才能享用啊?”
曾子忙说道:“是的,席子是季孙送的,我没力把它换下来了……”说着,曾子吩咐儿子曾元道:“元,扶我起来,咱把席子换掉。”曾元说道:“父亲,您病成这样了,不能移动身体啊。不如等到明天早上天亮了咱再换席子吧。”曾子见儿子不听他的话,心里更着急了,用手指着家童说道:“你还不如他爱我!他都知道按道德标准去开导人,小人才会没有原则地去迁就他人!我都这样了还指望啥?不就指望着能按礼教的标准去死嘛!这才是得正道而死,死也满足了!”
曾元见曾子急成这样,又说出这样的话来,知道劝不住了,只得将曾子扶起来,让大家七手八脚地将那床季孙送的席子换下来,让曾子躺在家里平常用的席子上。
曾子本来就奄奄一息了,这么一折腾,他还没有躺好就咽了气。
儒学家曾子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哪怕立刻就死,也要恪守礼制。
故事讲完了,谢谢您的收听,我是虎虎老师,下个故事再见!
虎虎老师
2021.5成都
  
  • 上一篇:一夔已足的意思是什么
  •  
  • 下一篇: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