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结论,在方方面面,尤其是男性认为自己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
这曾经引起不少争吵风波,主题是“明明有些男性很普通却表达得很不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结论有着社会调查数据有力支持。“普信男”一度成为这种现象的专有名词,也算是犀利的洞察。
在有限的视野里,人很容易看到他人的不足,对比的标准是自己,能找到一些自信。也就是说人存在认知偏差,往往会找到自信的支持信息。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是正面的积极心理能量,能让人有信心做好手头上的事。
从视野得到太多自信的确认,人会过于自信的。自信的结果往往是低估了任务难度和风险,并且对各种事情的结果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与此同时,有人会因为受到打击强烈否定,把自己归类于废柴。这也是视野局限导致的,看不见在同类事情上失败的人,“幸存者偏差”解释了做成某事的人是幸运,做不成才是常态的。
在富裕地区,满大街是跑车豪车,会让月薪一万的人误以为自己是社会底层。在一线城市,看着过来应聘的人学历都是本科,就认为本科已经是烂大街了。真实情况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每个月是两三千块钱,本科学历人口占比4%左右。
在狂妄自大和妄自菲薄之间保持平衡并不容易的。
“普信男”只是个吐槽,并不是真实的评价。如果你是个普通但自信的男生,说明吐槽并没有错;如果你是个普通但自卑的男生,说明并不是在吐槽你。看到网络的热议,你会感叹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对号入座的。
吐槽更多的是自我娱乐,多数人并不会在意的。有些娱乐节目由于娱乐性质决定了,并不会引起多大争议的。只不过是一些吃“男女对立拉仇恨”话题这碗饭的自媒体在树靶子,扇风点火。吐槽“普信男”是一次互联网铺垫已久的一次爆发,是那些不经世事受到“男女对立”自媒体长期诱惑的网友,是舆论上一次无成本赶时髦的结果。
网上骂一骂不仅刷了存在感,得到了发泄,还没有成本。这是主流的观点,可是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人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念。一个人整天跟着一群人在网上起哄发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最终也会沉溺于抱怨,这就很可怕了。
避免各方陷入过度自信的方法,就是反复提醒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说自己是普通人并不是谦虚,因为你我的确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普通的人都在漫威里。
普通人不必自信高估自己,这倒不是姿态的问题,只是过于自信容易看到坑里。培养做事的信心并不过分的,只是多数人就那么一回事,不必过于自卑的。日复一日,做事,然后等待收获。
普通人更需要适当地在各方面降低预期,这是一项实用的生活技能。你满怀期待走进电影院,多数情况你都会失望的。如果你只是随便逛逛,反而能发现众多的精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很有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期待,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还是照照镜子更好。
做人不能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心态会平和,也更加有定力的。
------------------------------
假期和朋友聊天,聊起一个以前的朋友,他说,这人是个普信男。
普信男,这是个我之前不知道的网络用语。
我写作的时候会尽量避免用这些字眼,如果你想自己的文字以后还会别人阅读和记忆,就不要用流行语和网络词汇,这些东西往往产生于某个语境,但就像 4 月的樱花,花期短促,风一吹,就过去了。
但聊天的时候你总得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朋友解释说,这个词源于一个脱口秀女演员的段子,为什么很多男生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泛指普通且迷之自信的男性。
这个来源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大概意思我明白了。我觉得自个也是个普通且自信的人,倒是没有迷之自信。
除了极少数出生的时候就被加了天赋的人,世界上超过 99% 的芸芸众生,都是普通人,即便有些人被加了天赋,没运气,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一身本领也无法施展,或者,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啥。
最近在听《徐恺讲二战》,想起了二战军神朱可夫元帅和粟裕大将,他们都是为战争而生的人。粟裕大将一辈子戎马倥偬,是个纯粹的军人。上海解放后的一天,老将军好不容易有些空闲时间,陪夫人逛街。经过一家环境优雅的咖啡馆时,粟裕大将突然回头对夫人说:「这家咖啡馆不错。」
夫人颇感意外,在她的记忆里,将军对咖啡和咖啡馆都不感兴趣。没等追问究竟,粟裕大将接着说:「如果在这家咖啡馆屋顶上架上几挺机枪,完全可以封锁整个街道。」
你看,如果没有发生过战争,朱可夫和粟裕很可能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工商人士,一如众生。
既然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怎么就不能自信点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信就是让自己硬朗一点,心理上强悍一点,走路的时候更加昂首挺胸一点。
自信是一种态度,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某种情绪和指代中无法自拔,也可以避免你去盲目的反这个反那个,捧这个追那个,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娇滴滴的,也不那么盲目。
我们在网络上经常会遇到群体指代的情形,比如:这届 XX 不行,XX 后全是油腻大叔,X 人没一个好东西,XX 的嘴,骗人的鬼等等(为了避免争论,我就都 XX 了)。很多心理脆弱不自信的人特别具备代入感,但凡有个条件就能把自己搁进去,而且是包邮那种,然后小心脏分分钟被伤害。当年冯唐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很多中青年立刻跳起来大骂,胖怎么啦?你才油腻,你全家都油腻。
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自信的人会这么想,我是女的,你说不着我。我不油腻,我是大叔我自豪。我挺油腻的,人家说的是,我得开始收拾收拾自己了。我是胖点,但肚子里有货。更多自信的人看都不看就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所有群体性指责,其实都是在某种语境里出现的,完全没必要理会。只有针对性极强的个人攻击,才有必要选择忽视还是反击。
每个人都该自信点。
——————
假期拍了些照片,拍照片是个让人心情沉浸的事儿,多拍吧。
--------------------------------------------
x小姐深夜给我打来电话,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我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普信男,真是绝了。
之后长达三四十分钟的电话里,我听她描述了这位男同事的普信行为,听完之后,我深深感叹普信男的奇葩和无语。
想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x小姐这一天的经历。(请勿对号入座)
普信行为一
x小姐和普信男因工作需要一同去某市出差,当天下着小雨,一下车x小姐一手拿着手机和水一手撑着伞,肩膀上还背着一个旅行袋恨不得多长出一双手来。
就在这时候,背着小小双肩包双手闲置的普信男非但没伸出来搭把手,竟还来了一句:“你这人怎么一点眼力见儿也没有,也不知道给我撑个伞。”
说完还不够,又加了句“以前出门在外都是别人照顾我的。”
x小姐第一次惊呆了。
普信行为二
中午期间,x小姐和普信男在办事处附近吃了个简餐,普信男在吃饭期间表露出对自己在婚恋市场的无比自信。
问他为什么,他像写议论文需要提出论点阐释论据说出来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我家境好,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其次我又是体制内的,虽然我长相一般了点,但找个对象还不容易,我现在是不想找,我这样的算是抢手的优质男了吧。”
“他说自己长得一般,你倒是给我形容形容他长啥样?”我问。
“天哪,我看着他的脸配合他说的话,我连饭都快吃下去了。个子感觉跟我差不多,反正连一米七都没有,年纪轻轻头皮已经若隐若现了,五官就更别说了,身体还佝着,给我一种自己在和中年油腻男子出差的感觉。”
x小姐说他在家待业了整整两年才终于考上了县城的编制,问他待业在家日常开销怎么办,他就光明正大的说了句反正我爸妈又不是养不起,他们就我一个儿子,钱不够了问他们要呗!
“最让我震惊的一句话是什么你知道吗?”
“你说。”
“他说我们那县城富裕有钱人多,正常家庭到了这阶段谁还没个几套房子手里再有个几百万的。”


原来资产千万才称得上是正常家庭。
这下我和x小姐都惊呆了。
普信行为三
x小姐和他在郊区办完事打不到车,坐地铁不仅要换乘还要换公交,大概要一两个小时。
他自顾自的甩掉手机电量快耗尽的x小姐,跨过斑马线盲目地蹲在地铁口。
x小姐在马路对面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却因为没联系上走远的普信男又不好意思自己先行离开只能作罢。
后来终于打到一辆车,自诩家境优越十分优质的普信男还在喋喋不休自己坐公交只要几块钱,还没下车就让x小姐把打车费A给他。
这让普普通通家里既没几套房也没几百万家庭出身的x小姐再次惊呆了。
普信行为四
最后回到酒店,x小姐的手机只剩3%的电量,她想去买点夜宵吃吃,毕竟在外办事奔波了一整天。
在付钱的时候,老板要一块钱打包费,普信男突然来了句:“前面车费都是我先付的,这一块钱的打包费要不要我来呀!”
x小姐听完这话突然觉得手里的夜宵一点儿都不香了,她拿着最后的素养回到“不用,我手机还有电,车费我早就A你了,还有今天中午吃饭的钱是我先付的,你还没A我。”
电话两端的我们彻底惊呆了。
午夜感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
好像现在小县城的体制男普遍有种莫名的自信跟自大,走马观花雾里看花,走在路上都有种自己高中了状元胸前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大骏马在巡街的自豪感。
仿佛各家各户都要把自己家的黄花大闺女塞给他做老婆似的。
不知道是男女思维不同还是女娲造人的时候人格分裂了。
据我多年来接触各种各样的女孩子来看,女生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长得好看的还是普通的,她们身上都会有一个共性,就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会不断追求更好的身材长相皮肤学历能力爱好等等。
再完美的女人也会反省自身的不足。
和x小姐挂完电话之后,我脑子里浮现了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话。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而你,当你想要炫耀的时候,你也要记住这世界上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拥有你这样存款百万和房产数套的父母。
小县城里某些自诩优质的体制内普信男,在他们那方圆几里地里甘愿做井底之蛙,却为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父辈打造的井底传来的一声声哇叫暴露了他们对井外天地的无知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