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
浒浦学校六(2)班 黄智涛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


借着寒假我读完了《红岩》这本红色经典小说,它描写了许多动人的革命英雄形象,让人潸然泪下: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都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悲愤,感叹而又热血沸腾的画面!
在《红岩》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无疑是江姐。“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声音!“把她泼醒再钉。”但就在如此的酷刑下,她却傲然宣誓:“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这是何等的坚强啊!
不仅如此,当她知道她的丈夫牺牲了,她也坚强地擦干了泪水,把失去亲人的愤怒化作满腔热血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而在狱中的日子里,她也仍旧保持着她的成熟与冷静,无论如何,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
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咽着发着馊味的饭菜,拖拽着遍体鳞伤的躯体,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烈士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与反动派抗争到底。
现在的中国是繁荣昌盛的,不需要我们去奉献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过去的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红岩”精神,这块红色的“丰碑”,代代相传。《红岩》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它引领着我们为理想和信念而不断奋斗。我相信这块红色的“丰碑”将在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放出万丈光芒!
----------------------------
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国防科大附小三年六班 石羽希
指导老师:潘曙
这几天,我看完了《红岩》这部小说。它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地下党员和国民党反动派发生激烈斗争的故事。它是一本优秀的红色教育书籍。
书中众多的共产党员,比如:正气凛然的许云峰、坚贞不屈的成岗、铁骨铮铮的江雪琴等。他们“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这样的精神我很敬佩。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江雪琴。因为被叛徒出卖,江姐被关进了重庆渣滓洞。在狱中,凶恶的敌人为了从她口中套出其它革命党人的信息,让她受尽了折磨。不管是用竹签子扎她的手指,还是坐老虎凳,她都闭口不言。
当我读到敌人用竹签子扎江姐,她咬着牙,眉毛挤在一起,但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坚定。手指上的血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十指连心,那该有多痛啊!我读着读着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可是我马上又调整了情绪,在心里想:我不能哭!江姐在被敌人折磨时都没有哭,我要向她一样坚强。
“竹签子是用竹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用钢铁铸造的”江姐严肃地说。
《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觉得共产党人很伟大,他们的“红岩”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也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小女孩。